甘肃,这颗西部明珠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站上了新的起点,总体处在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知识产权为其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夯基础、育产业、扩增量贡献着重要力量。面向“十四五”,甘肃将如何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下称《规划》),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甘肃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何文涛。

记者:《规划》对未来五年知识产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您认为对甘肃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何文涛:国务院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措施,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具体施工图,也是甘肃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工作指引和根本遵循。甘肃省知识产权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规划》,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甘肃在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是如何同《规划》呼应衔接的?

何文涛:今年10月,《甘肃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印发。目前,《甘肃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021—2035年)》已经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即将印发。甘肃省知识产权规划和强省设纲要的编制发布工作,可以说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成立专班,制定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断增强、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合作交流不断深入等主要目标,与《规划》目标有效衔接。

记者:立足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发展定位,以及甘肃特色发展优势,甘肃知识产权工作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积累了哪些工作经验?

何文涛:近年来,甘肃省始终把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重要战略支点,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编制出台《甘肃省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就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突破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瓶颈等重点工作作出全面安排。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围绕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聚焦产业园区,强化“政企银保服”联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惠益面,提高被质押专利的转化实施率。着力提升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建设运营水平。通过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平台,聚焦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持续提升。牢固树立严保护政策导向,连续组织开展 “蓝天”“啄木鸟”“龙腾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以及恶意注册商标、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有序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向园区延伸。不断健全快保护工作机制,深化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获批建设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并顺利投入运营,初步形成了保护、维权、纠纷调解、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的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新模式,这也是西北首家面向全省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记者:“十四五”时期,甘肃将进一步推进哪些重点工作,以贯彻落实《规划》部署要求,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支撑?

何文涛:面向“十四五”,甘肃省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指示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安排,按照“出特色、有突破、叫得响、立得住”的要求,进一步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

全面落实局省会商任务。对国家知识产权局、甘肃省政府2020年至2021年知识产权合作会商要点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制定2022年至2024年知识产权合作会商要点。建立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各市州知识产权工作合作会商机制。

建设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以专项资金为牵引,引导市场主体发挥多种类型知识产权组合效应,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培育一批创新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知识产权。支持专利导航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应用,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产业培育有效融合。

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健全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集聚。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环节衔接,采取雷厉手段坚决整治到位。

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发展基础。通过宣传普法、培训指导、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厚植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和转化运用平台,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效率。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领域交流,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