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
工作动态

近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大学承办、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等协办的2020年高校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陈燕应邀出席并在大会主论坛做“高价值专利培育和运营”的主旨演讲。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拥军、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薛海林、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副处长刘法磊、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理事长慎金花、《中国高校科技》杂志社刘燕等出席会议,来自150多所高校的330余名专家学者和高校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演讲中,陈燕首先回顾了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与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她指出,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在于保护和激励创新,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控制价值链、主导产业链和影响供应链,具体来说是利用专利固化技术优势,实现控制价值链的目标,进而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主导产业链的目标,同时利用其控制价值链、主导产业链的技术优势实现影响供应链的目标。在相关主体的创新发展中,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扮演着创新决策的辅导员、创新过程的领航员、创新成果的护航员和市场竞争的战斗员等多个角色,其功能和作用贯穿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全过程。关于高价值专利,陈燕认为,高价值专利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有用”,即“用于制造,能有效保护自己”、“用于诉讼,能成为攻击利器”、“用于许可,能获取专利之利”、“用于威慑,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等。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专利是保障知识产权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夯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础。谈到如何培育高价值专利,陈燕指出,对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应该从源头开始,覆盖从技术立项研发到市场竞争全流程,贯穿前端产出至后端应用的全链条,同时,高价值专利不仅仅包括单件高价值的专利,还应包括高质量构建专利组合和高水平的布局专利,这就需要从需求出发,合理配置资源,通过防守、攻击等来分类施策。最后,陈燕还分享了若干自己团队所开展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案例。

与会人员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主旨演讲对提升高校对高价值专利的理解和认识,做好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运营工作,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为此次会议的协办单位之一,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校专委会)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和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21家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委员单位有40余家,下设学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学科建设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管理和大数据中心等6个业务中。高校专委会旨在搭建高校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台,凝聚高校知识产权相关机构、专家、学者,发挥高校人才、科研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理论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的高质量发展。